上世纪八十年代,中国台湾乐坛曾掀起一阵摇滚风潮,其中一位歌手“薛岳”迅速走红。然而没过多久,他却意外收到了一份“通知”,要求他更改艺名。发出这份通知的人,竟然也是“薛岳”,但并非娱乐圈中人,而是抗日战场上的一代名将。当时已年逾八旬的他,隐居在嘉义县阿里山脚下,早已不问世事。军迷们对这位老将军极为推崇,常在其名字前冠以“战神”二字。正因如此,“战神”薛岳要求歌手改名一事,曾一度在台湾社会闹得沸沸扬扬。但结果可想而知,摇滚歌手自然不可能屈服。风波过后,歌手愈加走红,最终赢得了“八十年代台湾摇滚之父”的称号。而那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名将,却选择在乡野过着近乎农夫般的平淡生活,直至1998年5月3日辞世,享年虚岁103。
作为抗日名将,薛岳去世后理应得到隆重葬礼。毕竟,早在1990年,另一位抗日将领孙立人逝世时,台湾当局为其筹办了盛大的丧礼,不仅有数万民众送行,甚至远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军校校长也亲自献上花圈。现场老兵和百姓的痛哭,令人动容。然而与孙立人相比,薛岳的身后事却显得极为冷清。尽管他在抗战中立下赫赫战功,自身也未曾遭受过严重的政治打击,但当局在处理其葬礼时却异常草率,甚至连遗体覆盖军旗的人选都让薛家自行解决。这一安排令老部下们愤愤不平,直呼不公。相比之下,大陆方面早在1986年便修缮了他的祖屋,并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,显然更为重视这位民族将领的历史地位。
展开剩余67%薛岳的一生,可谓跌宕起伏。1896年,他出生于广东韶关的一个小山村,本名“薛仰岳”,寓意仰慕岳飞。但青年时期的他并不满足于“仰慕”,毅然改名为“薛岳”,誓要亲身践行岳飞的精神。他天资聪慧,极具军事才能,年少时便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,18岁加入革命党,22岁已在孙中山麾下任职。在“大元帅府保卫战”中,他与叶挺并肩作战,三昼夜鏖战,使孙中山和宋庆龄得以安全脱险,从此崭露头角。而真正奠定其名将地位的,是抗日战场上的卓越表现。无论是坚守上海,还是三次长沙会战,他都以坚韧与果敢赢得“撼山易,撼薛将军难”的赞誉,被视为抗战中毙敌最多的中国将领。
然而,进入解放战争后,薛岳却屡战屡败。鲁南战役和海南战役的惨败,使他的军事生涯走向终结。1950年,他带着残部撤往台湾,从此再无机会踏足故土。初到台湾时,蒋介石虽未对他加以迫害,却也仅授予虚职,让他无兵可带。薛岳只得隐居嘉义阿里山脚下,过着简朴如农夫的生活。他对子女要求严格,仍保持着军人般的自律,日出而作,早睡早起。家境清贫,衣着朴素,甚至在晚年因房租问题而被告上法庭,令人唏嘘。尽管如此,他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始终未减。年近百岁时,他曾让儿子带回广东韶关老家的辣椒,感慨自己或许再无归乡的机会。
生命最后的时光里,薛岳依然心怀家国。在一次采访结束时,他颤抖着写下“精忠报国”四字,寄托毕生信念。两年后,他在阿里山脚下静静离世,留下的只是简单的房舍与未竟的乡愁。虽然台湾当局未能给予他应有的尊重,但在祖国大陆,他的名字仍被铭记。2005年,《新闻联播》公布《抗日英雄谱》名单,“薛岳”赫然在列。如今,在韶关故居中,他的戎马生涯影像依旧被妥善保存,供后人瞻仰与追思。小学生与中学生们络绎不绝前来,了解这位曾让日寇胆寒的广东将军。对薛家后人和老部下而言,这无疑是一种迟来的安慰。
这样一位历经战火、沉浮与冷遇的名将,虽已逝去,但他的一生,依旧昭示着忠义与家国情怀的重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