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上观新闻报道,近日,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(OFAC)发表声明,宣布将1名个人、8家实体以及1艘船只列入制裁财产名单,原因是他们涉嫌为伊朗国防工业采购和转运敏感机械。声明表示,当日的行动旨在进一步执行美国国家安全总统备忘录,该备忘录指示阻止伊朗发展导弹和其他武器能力。声明表示,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单次行动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2023年6月20日,美国财政部颁布了一系列新的制裁措施,涉及到20个实体和5位个人,主要制裁对象与伊朗的国防工业有密切关联。此外,这些制裁波及到香港及内地的多家企业以及一位中国籍的船长。美国当局声称,这些实体和个人帮助伊朗获得了敏感的设备。显而易见,这一举措不仅意在向伊朗施加更大压力,也传递出美国希望制止中国在中东地区扩展影响力的信息。
不难看出,此举既是对伊朗的持续施压,也是对中方在中东事务中影响力的一次有意遏制。在他的一贯策略中,施压威胁是常态。特朗普在多个场合都曾表示不愿出兵中东,不愿卷入地面冲突,却又高调宣称伊朗距离核武“只差数周”,这种矛盾表态的背后,目的不过是放大威胁营造紧迫感,然后在风暴中心以“和平中介”的姿态强行介入,以图从乱局中牟取最大利益。
展开剩余63%同时,美军在中东的三十七个军事基地中,有十二个处于伊朗导弹射程覆盖范围,这种地理现实制约了华盛顿的武力威胁可信度。未来十四天的博弈焦点将集中在波斯湾航运控制权的虚实较量。伊朗革命卫队海上力量在阿巴斯港的异常调动,与美军第五舰队在巴林的海上演习形成对峙态势。核谈判重启的可能性与沙特石油设施防护系统升级存在相关性,利雅得方面已秘密测试将石油日产量压缩至五百万桶的应急预案。
迈克尔·弗林曾是特朗普的心腹(资料图)
而在战术层面,伊朗革命卫队发动的"真实承诺3"打击行动,用导弹和无人机对以色列多个战略目标造成实质性威胁,证实了其报复能力的有效性。与此同时,以色列出动40余架战机的大规模空袭并未达成预期震慑效果,反而推动伊朗加速了霍尔木兹海峡周边的军事部署。经济制裁工具的运用体现着美国既希望维持施压态势,又避免直接卷入军事冲突的微妙平衡。
此外,以色列作为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盟友之一,其安全问题直接关乎美国的战略利益,通过支持以色列打击伊朗,特朗普也可以进一步巩固两国之间的关系,换取国内更稳固的支持率。那么特朗普为何还需要继续观望呢?答案是美国对于自己能否迅速拿下伊朗,实在没有底气。中东地区的复杂性早已被多次证明,无论是阿富汗战争还是伊拉克战争,都让美国付出了沉重代价,却未能实现最初设定的目标。
就在这时,特朗普宣布“以伊同意停火”后,英国《卫报》报道称,以色列和伊朗当地时间24日互相向对方民众发出疏散警告,要求当地民众撤离并在未来数小时内避免靠近指定区域。以色列国防军表示,“以军最近几天一直在伊朗各地开展行动,以伊朗政权的军事基础设施为目标,以军将在这些地区持续展开行动”。自24日凌晨起,德黑兰防空系统不断启动,德黑兰居民听到多个爆炸声。
伊朗首都德黑兰 (资料图)
在此背景下,伊朗通过加速霍尔木兹海峡军事部署、发动“真实承诺3”打击行动等方式强化反制能力;而美国则选择以经济制裁为主,维持“施压但不直接冲突”的微妙平衡。双方在波斯湾航运控制权、核谈判、石油产能等维度的博弈,本质上是军事威慑与战略消耗的长期较量。
发布于:江苏省股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